2016年就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电影市场会出现票房热度下降的现象,恐怕难与去年相比。尽管以34亿票房获得单片票房冠军的《美人鱼》在年初开个好头,引领一季度获得了144.66亿元的票房,但是在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到246亿元后,便江河日下。无论是暑期档的《三体》、《三人行》等,还是中秋、国庆等节日档的《追凶者也》、《王牌逗王牌》、《京城81号2》,票房表现都不尽人意。 面对电影市场所呈现出的低迷势态,资深电影人、时代今典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曾分析过:“观众正在提高他们的观赏水平,左右制片方对影片质量负责,而不是对资本负责。”尽管如今的市场环境低迷,但仍然有一些电影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一部话剧改编电影《驴得水》,它没有知名导演,没有大腕参演,作为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国产影片却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意外地刷屏,票房累计仍能达到1.44亿。吴鹤沪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电影人在创作上的不断改进。还有国庆档上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拓展了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去除脸谱化、口号式,不仅票房突破了10亿,还为当前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现在的观众不再只关注电影,更多的是体会到一些电影所传达的深层意义,在娱乐自己的时候,也在思考。
在暑期档,有一部电影仅仅只上映10天,它就是毕赣导演的艺术片《路边野餐》。许多人看完后,或许会发出惊叹:电影还可以这样拍。大多人第一遍可能根本没有看懂《路边野餐》,感觉有些画面的前后逻辑不通,但多看几遍后,有人会觉得它别有一番味道,观影中如痴如醉,观影后又回味无穷。在国产艺术片难以与观众共鸣,引起市场追捧的今天,《路边野餐》可以说是电影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拍摄艺术电影本身就不容易,如何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就更加不容易。与商业电影很快就能确定上映日期相比,艺术电影在上映前却还有一段空窗期。在此期间,毕赣他们游历各国各地,去做海外口碑营销和市场。同时他们也开始一场海外电影节的巡回之旅,期间《路边野餐》入选了近50个国际电影节,较为出名有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台湾金马奖等,一共获得了13个电影节的奖项,其中包括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银豹奖以及最佳处女作、南特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希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6年年度青年导演奖等等。
导演毕赣依照黔东南独特的气候、语言、文化,对《路边野餐》进行了精妙的本土化尝试。出色的叙事手法,精巧的细节设计,对镜头语言的纯熟运用显示了毕赣的导演天赋;对于家乡人文风貌的表现,对时间、空间、记忆等抽象主题的诗意处理更是带给了观众与众不同的美学体验,也因此《路边野餐》会表现出一种日常生活的无限接近,却又充满超现实感的错杂性。
《路边野餐》是艺术电影的一次成功回归。作为一部艺术电影,无疑是华语电影市场的一抹亮色,它成功将诗意的画面、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和时间线条融合成一部与商业电影相抗衡的佳片。在商业化环境下,我们不可能只偏向一种类型片,既不能为了艺术片而去压制商业片,也不能为了商业片而完全否定艺术片的存在。一部有内涵的电影从来都不会缺少观众,而制胜的关键并非依靠资金和技术,而是导演能够通过对电影艺术、理念和手法的不断领悟,拍摄出一部影片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