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逆反心理探析.doc

资料分类:管理论文 上传会员:箐箐老师 更新时间:2021-08-14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9596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课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然而,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削弱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从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着手,探讨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从而提出思想品德课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积极预防和疏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逆反心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课;逆反心理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初中生对思品课的逆反心理及其具体表现-1

(一) 初中生对思品课的逆反心理-1

(二)初中生对思品课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1

1. 学生容易把思品课看作是纯粹的“洗脑”课程,从而消极对待思品课-1

2.学生容易对课程内容做反向思考,从而拒绝接受思品课的正面教育-2

3.学生的行为往往与思品课所倡导的行为相背离-2

二、初中生对思品课的逆反心理原因分析-2

(一)初中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容易产生逆反心理-2

1.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易对思品课的说教产生抵触情绪-2

2.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矛盾性特点,易对思品课教学内容产生认知偏颇-3

(二)思品课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3

1.思品课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能力目标的实现-3

2.思品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与学生期待的实践指导有较大反差-3

(三)教师因素的影响-4

1.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应试,比较侧重对知识点的灌输与练习-4

2.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欠佳,不能完全答疑解惑,学生难以信服-4

3.思品课教师极易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学生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4

(四)家庭和社会的因素-4

1.家庭教育过于侧重于升学,忽视孩子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比较突出-5

2.现实社会中存在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与学生所学知识产生较大的反差-5

三、预防和疏导初中生对思品课逆反心理的对策-5

(一)思品课程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5

1.准确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在学习中克服逆反心理5

2.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思品课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指导作用-5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6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6

2.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6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政治教师尽可能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思想观念的引导-7

(三)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7

1.家长在注重升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发展-7

2.家长、教师和社会及时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知行脱节的社会现象-8

参考文献-9

致  谢-10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箐箐老师 对本文的描述:在对思品课消极态度的影响下,学生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容易做反向思考。“课程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4]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与否,直接关系到思品课的教育效果......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