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交往中的网络暴力及其隐私问题研究.docx

资料分类:精选论文 上传会员:裂缝之外 更新时间:2024-02-13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11246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网络中信息发布增多,网络道德、网络伦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个人隐私侵犯的影响更大。本文聚焦社交媒体交往中的网络暴力现象,对网络暴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对网络暴力的特征及其成因等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其发展特征,结合相关网络暴力的案例,试图探究网络暴力生成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尤其是对隐私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路径。笔者认为,要防范和规避网络暴力,就要从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规范网络参与主体行为和增强公民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入手。网络暴力问题的遏制和解决是一个系统化、长期化的过程。

□□              

关键词:社交媒体;网络暴力;隐私保护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方法-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2

1.研究目的-2

2.研究意义-2

二、 社交媒体交往中的网络暴力-3

(一)网络暴力的概念-3

(二)社交媒体中的网络暴力特征-3

1.多元参与主体-3

2.对话式的参与方式-4

3.信息高度集聚-4

4.群体极化缺乏法律约束力-5

三、社交媒体中网络暴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6

(一)网络暴力的现状-6

1.侵犯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等-6

2.社会风险增加-7

3.破坏社会法治-7

(二)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7

1.技术发展-7

2.营销媒体对流量的不当追求-8

3.结构性压力下网暴成为宣泄途径-8

四、社交媒体交往中的隐私保护对策-9

(一)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9

(二)规范网络参与主体行为-10

1.网民-10

2.媒体-11

3.社交平台-11

4.网络供应商和运营商-12

(三)增强公民隐私保护的技术手段-12

五、结语-12

参考文献-13

致谢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裂缝之外 对本文的描述:新媒体平台成为公众抒发己见,寻找公民并参与社会生活乃至公众参与的重要平台,在网络平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和信息碎片化的特性放大公众消极情绪,......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