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 ![]()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2465 | ![]()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 |
摘要:豆类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广,种类繁多,营养价值高,优良的新品种也在不断培育。随着市场对豆类的需求,豆类的加工、贮藏、运输等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豆类的质量、功效、营养价值也备受瞩目,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嘌呤作为豆类成分之一,摄入过多可能由于其代谢阻碍,导致血尿酸过高,最终引起痛风[1]。本文利用荷移光度法对鸟嘌呤进行测定,得出最佳实验条件:氯冉酸作荷移剂,pH=7.0,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0 min,在工作波长λmax=530nm处,摩尔吸光系数ɛ =3.735×102 L · mol-1· cm-1,以鸟嘌呤为测定对象,浓度在2×10-4 ~ 1×10-3 mol· 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方程为ΔA = 0.3869c - 0.0134,R = 0.998。 基于实验最佳反应条件,对不同豆类(大豆、绿豆、黑豆、红豆、芸豆)嘌呤含量进行了测定,得知大豆中嘌呤含量1832.5mg/kg、绿豆中嘌呤含量1526.4 mg/kg、黑豆中嘌呤含量1418.6 mg/kg、红豆中嘌呤含量1208.7 mg/kg、芸豆中嘌呤含量1007.9 mg/kg。通过实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荷移光度法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简单,且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豆类; 大豆; 嘌呤; 氯冉酸; 荷移反应; 分光光度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3 1.1豆类的概况-3 1.1.1豆类的品种资源及分布-3 1.1.2豆类的形态和结构特征-3 1.1.3豆类的成分、营养与功效-4 1.1.4豆类的加工性能和加工特性研究及其发展-6 1.1.5豆类加工方法及其工艺研究及其进展-6 1.1.6豆类的储藏与运输研究-7 1.1.7豆类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生态效应-8 1.1.7.1经济价值-8 1.1.7.2环境生态效应-8 1.1.8衡量豆类品质质量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8 1.1.9我国豆类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12 1.2豆类中嘌呤的研究概况-12 1.2.1豆类中的嘌呤的种类及含量与分布-12 1.2.2豆类中嘌呤的提取分离方法-13 1.2.3豆类中嘌呤的测定方法-13 1.3本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14 2实验-14 2.1材料与设备-14 2.1.1材料与试剂-14 2.1.2设备与仪器-15 2.2方法-15 2.2.1调查取样方法-15 2.2.2样品处理方法-15 2.2.3测定方法-15 2.2.3.1豆类嘌呤的提取与浓缩方法-15 2.2.3.2嘌呤测定标准曲线的建立方法-16 2.2.3.3豆类嘌呤测定的操作方法-16 2.2.4豆类嘌呤测定的单因素影响实验方法-16 2.2.5豆类嘌呤测定影响因素的优化试验方法-16 2.2.5.1豆类嘌呤测定影响因素的优化试验设计-16 2.2.5.2豆类嘌呤测定影响因素的优化试验操作方法-17 2.2.6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17 3结果与讨论-17 3.1标准曲线的建立-17 3.2嘌呤提取试剂用量及条件的选择-19 3.2.1嘌呤酸水解法酸用量的确定-19 3.2.2嘌呤酸水解法最佳条件的确定-19 3.3嘌呤测定最佳试剂及条件的选择-20 3.3.1荷移剂种类的确定-20 3.3.2荷移剂用量的确定-21 3.3.3反应pH的确定-22 3.3.4反应温度的确定-22 3.3.5反应时间的确定-23 3.4豆类嘌呤测定方法的评价-24 3.4.1室内精密度测定-24 3.4.2日内与日间精密度测定与评价-25 3.4.3豆类嘌呤测定方法的灵敏度测定与评价-25 3.4.4豆类嘌呤测定方法的检测限测定-26 3.4.5豆类嘌呤测定方法的准确度测定与评价-26 3.5豆类实样中嘌呤的测定与评价-26 4结论-27 参考文献-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