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 ![]()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6974 | ![]()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 |
摘要:目的 探讨高低自恋个体在有无启动效应的道德两难决策前后的攻击性。方法 采用自恋问卷(NPI)对3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有91名被试参与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包括道德两难材料和内隐攻击性联想测验与攻击性量表(BPAQ)的前后测。结果 高低自恋个体均存在内隐攻击性,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有无启动效应的道德决两难决策中个体的前后测内隐攻击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有启动效应组显著高于无启动效应组;高低自恋个体前后测的外显攻击性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高自恋个体的各项得分均高于低自恋个体;在有无启动效应的道德决两难决策中个体的后测外显攻击性愤怒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无启动效应组显著高于有启动效应组;在有无启动效应的道德决两难决策中个体的后测外显攻击性愤怒维度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有启动效应组显著高于无启动效应组。结论 高自恋个体较低自恋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外显攻击性,高低自恋个体均存在内隐攻击性;有启动效应的道德决策和无启动效应的道德决策均降低了高低自恋个体外显攻击性愤怒维度的得分,但是有启动效应组愤怒维度的变化更大。 关键词:自恋;道德决策;内隐攻击性;攻击行为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1 第1章 研究综述-2 1.1概念界定-2 1.1.1自恋的概念-2 1.1.2道德决策的概念-3 1.1.3攻击性的概念-3 1.2相关研究-5 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7 2.1问题提出-7 2.2研究假设:-8 2.3研究意义-8 第3章 研究方法-9 3.1研究被试-9 3.2研究工具-9 3.2.1病理性自恋量表PNI简版-9 3.2.2攻击性量表-10 3.2.3攻击信念内隐联想测验-10 3.2.4道德两难决策情境-11 3.3实验设计-12 3.4研究程序-12 3.5数据分析-13 第4章 数据结果-15 4.1高低自恋个体在道德决策前后内隐攻击性的差异比较-15 4.1.1不同联结任务平均反应时的比较-15 4.1.2高低自恋个体在有无启动的道德决策前后内隐攻击性的比较-15 4.2高低自恋个体在道德决策前后外显攻击性的差异比较-18 4.2.1高低自恋个体在道德决策前外显攻击性的差异比较-18 4.2.2高低自恋个体在道德决策前后外显攻击性的差异比较-21 第5章 讨论-24 5.1前后测内隐攻击性差异分析讨论-24 5.2前后测外显攻击性差异分析讨论-24 5.3内隐与外显攻击性变化的差异分析讨论-25 第6章 结论-27 6.1结论-27 6.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27 参考文献-29 附 录-31 答 谢-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