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 ![]()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1363 | ![]()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 |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除具备最基本的通话、短信功能外,逐渐被赋予游戏、上网、收发邮件、阅读新闻、阅读小说、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被人们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相互渗透。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手机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隐私性、贴身性、网络化及用户的海量性,从而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越来越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传播与互动中的新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
关键词:手机;传播;大众文化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一、手机新媒体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4 (一)手机新媒体的特点-4 (二)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4 二、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5 (一)弱化了现实交往的规则-5 (二)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5 (三)“圈子效应”导致信任危机-6 三、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6 (一)有利于拓展现实人际交往的频度与广度-6 (二)有利于自我表达,满足需求-7 四、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合理建议-7 (一)引导现实人际交往的培养,弱化虚拟平台的作用-8 (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他们正确认识手机-9 (三)构建网络社交干预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圈子”误区-10 参考文献-14 阅读资料-15 谢辞-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