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 ![]()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8750 | ![]()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 |
摘要:研究目的 跳落是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经常运用到的动作。通过肌电学研究不同高度跳落落地时下肢肌肉的用力情况,无论是在减少和预防人体损伤上,还是在改善下肢肌肉的运动训练上,意义都非常的重大。本实验通过对下肢肌肉在不同高度落地阶段的肌电学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利于加强下肢肌肉的专项锻炼,改善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因落地造成的损伤,为以后的运动训练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健康男性受试者8名,年龄(21.8±1.7)岁,体重(72.6±8.5)kg,身高(176.2±5.0)cm,近期内下肢肌肉未受过伤,无重大病史,参与实验前一天内未从事剧烈运动 ,并且肌肉没有疲劳感。实验方法:使用Cometa无线表面肌电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其采样频率为 1000HZ。选取受试者的股直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外侧肌作为实验测试肌肉。 研究结果 1.依据下肢被测肌肉落地阶段的表面积分肌电值可以分析出,在正常状态时,当下落高度不断增加时,落地阶段大部分肌肉的活动强度会随着地面反作用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有少数肌肉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其次每个受试者在相同跳落高度跳落时,相同肌肉的肌电曲线变化幅度和EMG活动强度都存在差别,尽管这块肌肉在完成下肢动作时起到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2.在跳落落地缓冲阶段,股直肌、腓肠肌内侧肌、股二头肌有较为明显的活动,做功所占比例也较大。比较肌肉发力顺序依次为:腓肠肌内外侧、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股直肌。比较不同肌肉活动持续时间为,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活动持续时间最久,并且肌电的振幅较大。其次是腓肠肌内外侧肌,虽然腓肠肌外侧肌肌电的振幅不大,但两块肌肉均在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活动结束之前结束。最后胫骨前肌的肌肉活持续时间比较不一致。 研究结论 1.随着跳落高度的增加,不同肌肉的活动强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部分肌肉的肌肉用力会有大幅提升,但大多肌肉在不同高度间的提升幅度大致相同。 2.在不同高度跳落落地阶段,股直肌、腓肠肌内侧肌、股二头肌肌肉活动较为强烈,应该着重锻炼。 3.在完成跳落落地这一动作时,下肢肌肉的活动有一定的关联性和顺序性。 关键词:表面肌电活动特征、下肢肌肉用力、跳落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6 2 文献综述-6 2.1.与跳落相关的基础研究-6 2.1.1肌肉用力的研究-6 2.1.2肌电学研究-7 2.2跳落落地时下肢肌肉活动特征的研究-7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8 3.1研究对象-8 3.2研究方法-8 3.2.1文献资料法-8 3.2.2实验法-9 3.2.3数理统计法-10 4 结果与分析-10 4.1 跳落时所测肌肉表面积分肌电的变化特征-10 4.2落地阶段下肢肌肉的协同关系-13 5 结论与建议-15 6 参考文献-16 7致谢-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