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劳动”书写.docx

资料分类:师范学院 上传会员:墨宝轩 更新时间:2023-03-16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22847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有关“劳动”的叙述,在“十七年”文学且尤其是在“农村题材”中占比极大。在展开劳动书写的过程中,叙事者往往会对彼时的农村新政策进行阐释,并论证新政策的优越性。可以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劳动”叙述成功地营造出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那里,爱劳动的正面人物完美无瑕,而不爱劳动的反面人物则一无是处,须加以改造。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母题,即使在“十七年”也是如此。但在“十七年”农村小说中,爱情是被异化了的,爱一个人是爱他(她)爱劳动、会劳动,不爱了只因与其劳动观不一致。总而言之,意识形态以“劳动”为载体渗入到了“十七年”农村小说的方方面面,让其中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全新涵义。

关键词:十七年; 农村小说; 劳动; 政治; 道德; 爱情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4

一、劳动的道德化-6

(一)道德完美的“劳动者”-7

(二)道德败坏的“懒人”-9

二、劳动的政治化-10

(一)热爱劳动:“人民”的本质属性-11

(二)劳动改造:改变封建思想的手段-12

三、劳动与爱情叙事-14

(一)“劳动”与择偶标准的确立-15

(二)集体劳动的“红娘”功能-16

(三)劳动观对爱情走向的规约-17

结语-18

参考文献-19

致 谢-20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墨宝轩 对本文的描述:关于“农村新人”形象的塑造,《创业史》中的梁生宝作为第二代“农村新人”的代表,受到了一众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十分显著。严家炎在《 第一部的突出成就》中指出......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