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 ![]()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28294 | ![]()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 |
摘要:特殊教育是展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展现我国教育面貌的重要窗口。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与关怀下,全社会的同心协力下,全体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奉献下,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如何搞好新时代的特殊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高质量的特殊教师队伍。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质量影响着特教教师队伍的质量。学校办学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符合本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该校招收的学生属于第一批次,比四川省类其他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提前招生,该校培养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是否比其他院校高呢?为了了解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的认同现状,也检验该校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满足了学生的教育需要,特对该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在读本科生进行专业认同的调查。 本研究对四川某省属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181名学生进行了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M=3.35);性别、是否为公费师范生、户籍地、我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在专业认同上没有统计意义差异;年级在情感认同维度上有统计意义差异,大四的学生在情感认同上得分最低;在教学认同、价值与发展认同和情感认同维度上不同的年级具有统计意义差异,在教学认同上大四得分最低,大三最高;在价值与发展认同上大四得分最低;职业认同上大二得分最低;自主选择了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和调剂专业的学生差异极其显著;在专业投入、教学认同和情感认同上自主选择的学生专业认同远远高于调剂专业的学生;我的成绩在在价值与发展认同上有显著差异,班级前十名要比前十名与后十名之间的学生更强。研究在对现状分析原因后,给学校、政府、个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政府:加大力度支持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经济收入;提升特殊教育的社会知名度。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制度;课程设置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特殊教育情怀,加强专业指引;主动出击,建立附属康复训练中心;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个人:主动学习特殊教育,培养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提升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1 (一)选题缘由-1 1.建设稳定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迫切性-1 2.提升特殊教育教师质量的关键-1 3.特殊教育专业不是学生自主选择-2 4.检验特殊教育专业办学情况-3 (二)核心概念界定-3 1.特殊教育专业-3 2.专业认同-3 (三)文献综述-4 1.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4 2.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5 (四)研究意义-8 1.理论意义-8 2.实践意义-8 一、研究设计-9 (一)研究目的-9 (二)研究内容-9 (三)研究对象-9 (四)研究方法-9 (五)研究工具-10 (六)研究程序-10 (七)数据处理-11 二、研究结果-11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11 (二)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12 (三)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12 (四)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13 (五)不同的志愿选择方式之间的比较-14 (六)是否为公费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差异-15 (七)不同户籍地专业认同的比较-15 (八)不同的成绩排名之间在专业认同上的比较-16 三、讨论与分析-16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16 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16 2.36.5%的学生是被调剂到特殊教育专业-16 3.公费师范生占总人数的56.9%-17 4.农村户籍的学生占绝大多数-17 (二)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17 1.该校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17 (三)特殊教育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18 (四)专业认同在年级间的差异分析-18 1.年级在专业认同上差异分析-18 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情感认同上差异显著-19 (五)不同的志愿选择方式之间的比较-19 1.不同的志愿选择方式之间差异极其显著-19 2.自主选择与调剂专业的学生差异极其显著-19 (六)是否为公费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差异-20 (七)不同户籍地专业认同的比较-20 (八)不同的成绩排名之间在专业认同上的比较-20 1.成绩好的学生专业认同强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20 2.在教学认同上班级后十名得分最高-21 四、建议-21 (一)政府层面-21 1.解决特殊教育教师编制-21 2.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经济收入-21 (二)学校层面-22 1.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制度-22 2.课程设置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2 3.厚植特殊教育情怀,加强专业指引-22 4.主动出击,建立附属康复训练中心-23 5.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23 (三)个人层面-23 1.主动学习特殊教育,培养兴趣,提升专业技能-23 五、未来的展望-24 (一)拓宽研究方法-24 (二)增加男生的样本量-24 (三)拓宽研究对象的范围-24 (四)进行纵向对比研究-24 参考文献-25 附录一 特教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28 致谢-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