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 ![]()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4369 | ![]()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 |
摘要:“物质结构与性质”与“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并列为中学化学中的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物质结构主要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物体的运动,是阐明一切宏观化学现象的最基本资料。原子结构知识是物质结构内容中的重要篇章,是打开微观世界的金钥匙,是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原子结构内容从初中开始就贯穿化学学习始终。在初中时学生就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对原子的结构有了粗略的了解。而在高中的学习中,对于原子结构的探究会更加深入,不仅要更加细致的学习原子的内部结构,还要学会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物质的性质以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结合学习,利于加深学生对“位、构、性”三者的理解,为之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让学生站在科学家们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助于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元素周期律。因此探讨原子结构教学,对于提高原子结构的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笔者于 2020 秋季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其间观看过许多教师关于原子结构的教学视频,也参与过“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育研讨,对其中收获得丰富的经验与特殊的见解也会采纳进本次原子结构教学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原子结构-教学探究-教育实习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研究目的-1 2.研究方法-2 2.1文献研究法-2 2.2课例分析法-2 3.理论分析与探究-3 3.1课程标准研读与分析-3 3.2教材研读与分析-3 3.3高考真题分析-4 3.4高中竞赛真题分析-8 4.实践分析与探究-9 4.1教育实习经验分析-9 4.2教学设计-10 5.研究结论与反思-18 参考文献-10 致谢-18 |